新时高考网

2025年东北农业大学在黑龙江各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一览表(物理类)

招生计划分专业情况

科类 批次 专业组 专业 计划数 选考科目 学费 备注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1组 农林经济管理(拔尖人才培养班) 6 不提科目要求 35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法学 19 不提科目要求 4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金融学类 118 不提科目要求 35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工业工程类 50 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55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工商管理类 143 不提科目要求 4000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土地资源管理 25 不提科目要求 3300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行政管理 22 不提科目要求 5000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风景园林 43 不提科目要求 4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汉语国际教育 26 不提科目要求 45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不限选科2组 农林经济管理 20 不提科目要求 3500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1组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拔尖人才培养班) 13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8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2组 食品科学与工程(拔尖人才培养班) 12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2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2组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拔尖人才培养班) 13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5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2组 动物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班) 10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2组 农学(拔尖人才培养班) 12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2组 动物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班) 14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2组 农业资源与环境(拔尖人才培养班) 9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2组 园艺(拔尖人才培养班) 9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实行动态考核与分流培养的管理机制。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计算机类 143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5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能源动力类 6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5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机械类 140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8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18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5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水利类 175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8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统计学 35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273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5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土木工程 55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工程管理 52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500 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3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71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5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动物医学 68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应用气象学 35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制药工程 35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智慧农业 3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应用化学 40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动物药学 30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生物科学类 14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5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化学生物学 3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植物生产类(1) 19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35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66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生态学 3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5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土地整治工程 3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动物生产类 150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4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植物保护 104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植物生产类(2) 122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生物育种技术 3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待定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农业资源与环境 57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3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化学4组 应用生物科学 40 物理,化学(2门科目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 50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物理类 普通本科批 物理+生物组 园林 54 生物(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3300 不招色弱、色盲、单色识别不全考生。

学院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04年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1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省部共建大学,2013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2个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8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 583人,其中教授352人、副教授58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 116人、硕士学位者400人。现有各类国家级人才116人次,各类省级人才262人次,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5个,博士生导师354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 534人,其中本科生24 940人、研究生8 354人、外国留学生240人,是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个,国家级课程3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科技小院10个,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第一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1本(第一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首届黑龙江省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15本,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4篇。建校至今,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既有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也有遍布全国的“复合型”人才,更有活跃在黑龙江省和全国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3个,其中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之一)、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7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4个农业农村部科研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1个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建校至今,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8项;先后11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和重大科技效益奖,22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次获得黑龙江省“振兴经济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贡献奖”,并被授予黑龙江省“小康建设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建校至今,已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初步形成了“以东北亚为主、博采众长”的国际交流特色。

学校占地面积50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6亿元,为首批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主办期刊《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英文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乳品工业》《黑龙江纺织》《中国马铃薯》《饲料博览》《大豆科技》《乳品与人类》《农业经济与管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199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1年荣获全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荣获全省事业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荣获省级安全和谐(文明)校园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称号;2000年、2013年荣获全省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17年荣获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1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19年、2022年荣获省级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24年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践行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新时期的东北农业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围绕国家所需、龙江所要、学校所能和未来所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恪守“博学笃行、明德亲民”的校训,弘扬“勤奋、求实、奉献、创新”的校风,满怀信心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辉煌篇章。

标签: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