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高考网

《南京照相馆》英文片名为什么翻译成Dead to Rights?

  近日,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的《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

  不少网友注意到,电影的英文片名并未直译为“Nanjing Photo Studio”,而是定为 “Dead to Rights”。

  这一英文片名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片方会选择它?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片名翻译呢?

  01、影片简介

  在至暗时刻,用光影守护真相

  《南京照相馆》聚焦于南京大屠杀期间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避难所。 影片讲述了馆内的老百姓起初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却因帮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面对日军暴行、同胞遭遇和民族存亡,他们最终决定将这些底片留存的故事。

  02、Dead to Rights 是什么意思?

  Merriam‑Webster词典对于“dead to rights”的定义为:

  “with no chance of escape or excuse: red‑handed

  (无可辩解,当场被抓住)”

  Cambridge Dictionary的定义为:

  “in the act of doing something wrong or illegal

  (当场正做坏事)”

  在这个短语里,“dead” 并不是指“死亡”的意思。在这里,“dead” 充当一个副词。它的意思是“完全地”、“绝对地”、“不偏不倚地”。

  这种用法在英语中并不少见,例如:

  dead certain (绝对肯定)

  dead center (正中央)

  dead serious (极为严肃)

  在 “dead to rights” 中,“dead” 的作用就是强调证据的绝对性和无可辩驳性。

  而“to rights” 则可以表达“到正常或应有的状态”、“妥善地”、“正确地”。

  比如短语 “put/set something to rights” 意思就是“把某事恢复正常”、“整理好某物”。因此,把“dead”(完全地)和 “to rights”(正确地)结合在一起时, 它所表达的引申义就是:情况被“完全纠正”了,罪犯被“完全正确地”抓住了,以至于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

  综上可以看出“dead to rights”的核心意思是:当场抓获,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它通常用来形容掌握了某人犯罪或做错事的铁证,让其无法辩驳。这与中文里的“铁证如山”、“罪证确凿”高度对应。

  例句1:“Thanks to footage from the security cameras, the police were able to catch the burglars dead to rights.” (多亏了监控录像,警察当场抓住了盗贼,证据确凿。)

  例句2:“The teacher came up behind us as I was copying Lewis's test and caught us both dead to rights.” (我抄刘易斯试卷的时候,老师从我们身后走过来,把我们抓了个正着。)

  03、为何把《南京照相馆》译成 Dead to Rights?

  导演申奥在接受采访时,亲自解答了为何选择“Dead to Rights”作为英文片名,他提到了两层含义:

  1. 铁证如山,证据确凿:这正是我们上面分析的词组本意。申奥表示,这个词与影片想传达的“铁证如山”的主题非常一致。 影片中的底片,就是将日本侵略者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无可辩驳的证据。

  2. 向死而生,矢志不渝:申奥指出,这个词组也能给人一种“向死而生、矢志不渝”的情绪。 影片中的普通人,在得知真相后,明知守护和传递这些底片意味着九死一生,但他们依然选择了这条路。

标签: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