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报名资格审核
各类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核,按照报名管理权限,分别由市(州)教育考试院、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报名点负责。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市(州)教育考试院应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属地所有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核。
(一)普高应届毕业生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或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会同基础教育部门负责。市(州)教育考试院或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准备好考生名册(含电子数据),送基础教育部门审核签名盖章后,留档备查。
(二)中职应届毕业生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或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会同中职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下同)负责。市(州)教育考试院或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分类准备好考生名册(含电子数据),送中职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审核签名盖章后,留档备查。
(三)往届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或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负责。报名点须认真审核查验往届毕业生毕业证书原件的真伪,并将毕业生证书复印件按普高和中职分类后,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或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留档一年备查。
(四)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报名资格审核由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负责。学籍证明材料(《高考报名资格审核表》等)和父母居住证明,交所在市(州)教育考试院或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留档一年备查。
(五)考生报名资格由市(州)教育考试院负责终审。终审工作原则上于2025年12月10日前完成。高考报名信息采集结束后,在任何时间,若发现考生提供虚假信息或虚假证明材料骗取高考报名资格的,将依法依规取消其报名资格,进而取消由此获得的入学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已经毕业的收回毕业证书或宣布学历、学位证无效。
七、其他有关规定
(一)缴纳考试费的相关规定。完成前期报名程序后,所有选择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或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的考生须在2026年4月13日-5月8日期间(逾期不再受理)登录“考生信息填报系统”缴纳高考考试费(含对口招生考试考试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试费,下同),成功缴纳高考考试费后方能打印准考证和参加相应考试。
(二)艺术类、体育类统考的报名和缴费。
1.报考艺术类(含对口招生艺术类,下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还须进行艺术类、体育类统考的报名和缴费。艺术类、体育类统考的报名缴费于2025年11月3日至10日在“考生信息填报系统”进行(逾期不再受理)。报考艺术类、体育类专业的考生报名并成功缴纳报名考务费后方可打印专业考试证和参加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
2.选择参加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全省统一考试的考生还须填报好本人报考的专业考试类别、主项(方向或专项)和副项(辅项)等信息,同时绑定手机号码。其中,报考音乐类的考生可在音乐类中兼报音乐表演方向和音乐教育方向的对应考试科目;报考表(导)演类的考生,可以在表(导)演类中兼报戏剧影视表演方向、服装表演方向和戏剧影视导演方向的对应考试科目;报考了艺术类全省统考的考生可以兼报戏曲类考试,戏曲类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报名办法及考试时间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另行通知。考生须慎重选择报考专业考试类别,以及主项(方向或专项)和副项(辅项)等,专业统考报名结束后,不再接受补报或修改专业统考报考信息。
(三)相关要求和说明。高考报名费、高考考试费等均须通过“考生信息填报系统”自行缴纳,考生须提前开通好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或银联网上支付方式。高考报名费、高考考试费,以及艺术类、体育类统考报名考务费缴费成功后,因考生填报错误、不符合报名资格或考生个人原因无法参加考试的,缴纳的费用不予退还。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名信息确认和缴费的考生视为放弃报考。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高考报名工作的组织领导。高考报名是高考工作的重要环节,事关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要严格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履职尽责,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增强高考报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报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研究制定本地报名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及时协调报名资格审核相关部门,争取支持。要加强对各报名点工作人员报名政策规定和相关工作要求的培训,确保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二)严密组织,规范操作,切实做好网上报名信息采集工作。各市(州)教育考试院要统筹安排本辖区内网上报名工作,针对往年在考生基本信息采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考生填报户籍信息与实际不符等),加强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岗到人。各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及所属报名点应做好网上报名的宣传和组织管理工作。各报名点要准备好网上报名所需的场地及设备,免费提供并指导考生使用;要组织考生严格按照高考报名的程序和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填报有关报名信息;信息采集完成后,要组织考生本人对系统生成的《报名登记表》进行认真校对并签名确认,任何机构和个人(含考生所在学校及其他报名点)不得代替考生签字。各级报名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考生个人信息的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管理考生信息。
(三)合理安排,强化统筹,切实做好高考报名点设置工作。报名点的设置实行“谁审批、谁负责”,各地要根据辖区内考生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设置报名点,并加强对高考报名点的审批和管理。高考报名点应设置在内部管理规范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及各级招生考试部门,不得在普通高等学校所属(办)的中职部以及各类培训机构设置报名点,对往年出现差错较多的报名点应取消设置。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报名点只能接收具有本校学籍的应届毕业生报名(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补习复读办学许可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可以接收在本校实际就读的往届生报名);承担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层次公费定向培养师范生的有关高校只能接收本校转段考生报名。
(四)严格审核,强化责任,切实做好报名资格审核工作。各级报名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全省统一规定的报名条件和报名程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格审核各类考生资格,确保考生户籍、学籍和有关材料真实可信。杜绝往届生以应届生或应届生以往届生身份报名;杜绝考生重复报名;杜绝不符合对口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对口招生考试;杜绝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报名;杜绝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弄虚作假报名;杜绝冒名顶替者和其他不符合条件者报名。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报名点、有关高校报名点不得接受各地招生考试部门指定范围以外的考生报名。要加强跨市(州)、跨县(市、区)的考生报名管理,杜绝违规报考。要严格落实报名资格的审核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对主管负责人进行问责;情节严重的移送相关部门调查处置。
(五)强化宣传,多措并举,切实做好考生报名服务工作。要大力宣传相关政策,特别是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我省高考等政策规定,着力做好政策宣传解读,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解读2026年高考报名政策和规定,及时对考生报名工作进行指导。各级报名管理机构、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本着服务考生的宗旨,优化报名工作安排,提升服务水平,营造良好报名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做好考生报名服务工作。
九、其他
(一)本报名办法由湖南省教育考试院负责解释。
(二)如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新的文件规定和工作要求,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将另文通知。
附件:1.《202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登记表》填报说明
2.202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考试信息填报说明
3.《202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登记表》(草表)
4.《202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资格审核表》(外省户籍考生使用)
5.202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图像采集规范及信息标准
6.202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信息采集异常情况应对方案
附件1-6(点击下载)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2025年9月22日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