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高考网

2025年山东理工大学在山东各专业招生计划人数一览表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开始,我们整理了2025年山东理工大学在山东各专业招生计划,供大家参考。以下是各专业详细招生人数,一起来看!

招生计划分专业情况

年份 省市 类型 专业 科类 批次 计划数
2025 山东 普通类 数字经济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90
2025 山东 普通类 金融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23
2025 山东 普通类 金融科技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字贸易方向)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法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8
2025 山东 普通类 社会工作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6
2025 山东 普通类 汉语言文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42
2025 山东 普通类 英语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9
2025 山东 普通类 网络与新媒体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12
2025 山东 普通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3
2025 山东 普通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05
2025 山东 普通类 物理学(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8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化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5
2025 山东 普通类 应用化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6
2025 山东 普通类 生物科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8
2025 山东 普通类 统计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5
2025 山东 普通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35
2025 山东 普通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机械电子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98
2025 山东 普通类 工业设计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3
2025 山东 普通类 车辆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1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智能制造工程(新工科创新实验班)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1
2025 山东 普通类 新能源汽车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99
2025 山东 普通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8
2025 山东 普通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0
2025 山东 普通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5
2025 山东 普通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0
2025 山东 普通类 能源与动力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35
2025 山东 普通类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8
2025 山东 普通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227
2025 山东 普通类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03
2025 山东 普通类 电子信息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02
2025 山东 普通类 通信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9
2025 山东 普通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6
2025 山东 普通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00
2025 山东 普通类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人工智能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2
2025 山东 普通类 自动化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19
2025 山东 普通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50
2025 山东 普通类 软件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测绘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31
2025 山东 普通类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制药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00
2025 山东 普通类 能源化学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0
2025 山东 普通类 资源勘查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
2025 山东 普通类 采矿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
2025 山东 普通类 矿物加工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
2025 山东 普通类 交通运输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97
2025 山东 普通类 交通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75
2025 山东 普通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8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6
2025 山东 普通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6
2025 山东 普通类 生物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9
2025 山东 普通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8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工程管理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5
2025 山东 普通类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18
2025 山东 普通类 工商管理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55
2025 山东 普通类 会计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7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工业工程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83
2025 山东 普通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新工科创新实验班)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33
2025 山东 普通类 电子信息工程(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法学(经济法学)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6
2025 山东 普通类 法学(国际商法)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8
2025 山东 普通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投融资方向)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54
2025 山东 普通类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6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化学(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8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机械电子工程(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金融学(数字金融方向)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6
2025 山东 普通类 生物科学(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8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土木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方向)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
2025 山东 普通类 英语(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12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新能源汽车工程(师范类)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40
2025 山东 普通类 社会工作(新文科实验班)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60
2025 山东 普通类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农机动力工程方向) 综合改革 常规批(本科) 25

(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和各省级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布为准!)

学院简介: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齐国故都、中国陶瓷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淄博,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

学校总占地面积3600亩,分东、西(主校区)两个校区办学。建筑面积12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51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近3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亿余元。学校设有25个教学单位,25个校级研究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5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900余人。学校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9个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农业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前1%。有本科招生专业7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14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专业通过了师范类二级专业认证。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精准发展战略,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2794人,专任教师221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33人,有海外院士3人,长江学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学者工程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8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73个。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高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科技部众创空间1个,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等省级教学类平台37个,山东省教师发展示范中心1个、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6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2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规划教材33部。“十三五”以来,学校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6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86项,其中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114项,其中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3项。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7000余项、省部级奖励11000余项;获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276项、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220项。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服务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技类研究平台44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社科类研究平台22个。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设在我校。“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1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3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7项、山东省文化创新奖1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15项,其中,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是革命性的颠覆性的发明,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成为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的典型;纳米硅、氮化硅两项技术经评估达1.4亿元,以作价入股方式实现成果转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181家、在孵企业131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家、山东省瞪羚企业1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持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已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等38个国家的14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是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有3个山东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校训,大力弘扬“听党号召、艰苦奋斗,爱教荣校、共克时艰,改革创新、笃行逐梦”的精神品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1225”十大战略举措,努力建成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专业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标签: 山东高考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