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开始,为了给大家填报提供参考,我们整理了西安理工大学2024年在各省录取分数,一起来看看吧:
理工/物理类(综合改革)
省 份 |
批次 |
科类 |
省控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低参考位次 |
备注 |
北京市 |
本科批 |
综合改革 |
434 |
581 |
576 |
579 |
15428 |
|
天津市 |
本科批 |
综合改革 |
475 |
607 |
583 |
589 |
15848 |
|
河北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8 |
598 |
563 |
587 |
43129 |
|
山西省 |
本一批 |
理工 |
506 |
585 |
509 |
542 |
42567 |
|
内蒙古 |
本一批 |
理工 |
471 |
593 |
519 |
566 |
17201 |
|
辽宁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368 |
618 |
557 |
599 |
28793 |
|
吉林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345 |
582 |
573 |
576 |
10528 |
|
黑龙江 |
本科批 |
物理类 |
360 |
595 |
551 |
565 |
19539 |
|
上海市 |
本科批 |
综合改革 |
403 |
517 |
501 |
506 |
19243 |
|
江苏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62 |
603 |
574 |
582 |
54263 |
物化组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62 |
578 |
570 |
574 |
58417 |
物理组 |
|
浙江省 |
第一段 |
综合改革 |
492 |
617 |
545 |
597 |
117388 |
|
安徽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65 |
607 |
581 |
589 |
38161 |
|
福建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9 |
605 |
595 |
598 |
17945 |
|
江西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8 |
590 |
577 |
583 |
21575 |
物化组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8 |
579 |
567 |
571 |
27482 |
物理组 |
|
山东省 |
普通类一段 |
综合改革 |
444 |
595 |
538 |
577 |
96989 |
|
河南省 |
本一批 |
理工 |
511 |
604 |
580 |
591 |
39605 |
|
湖北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37 |
602 |
581 |
587 |
27591 |
|
湖南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22 |
585 |
551 |
562 |
40582 |
物化组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22 |
578 |
553 |
565 |
39142 |
物理组 |
|
广东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2 |
580 |
555 |
563 |
64782 |
|
广西区 |
本科批 |
物理类 |
371 |
582 |
556 |
564 |
23095 |
|
海南省 |
本科批 |
综合改革 |
483 |
641 |
622 |
632 |
8436 |
|
重庆市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27 |
601 |
509 |
576 |
55624 |
|
四川省 |
本一批 |
理工 |
539 |
618 |
603 |
607 |
24323 |
|
贵州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380 |
585 |
526 |
562 |
36449 |
|
云南省 |
本一批 |
理工 |
505 |
585 |
549 |
567 |
25022 |
|
西藏区 |
本一批 |
理工 |
400 |
474 |
457 |
467 |
/ |
|
本一批(少数民族) |
理工 |
305 |
358 |
336 |
348 |
/ |
||
陕西省 |
本一批 |
理工 |
475 |
595 |
531 |
560 |
29927 |
|
国家专项 |
理工 |
475 |
573 |
502 |
528 |
44046 |
||
地方专项 |
理工 |
475 |
570 |
475 |
516 |
61147 |
||
甘肃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370 |
586 |
571 |
575 |
10528 |
物化组 |
本科批 |
物理类 |
370 |
569 |
540 |
560 |
18752 |
物理组 |
|
青海省 |
本科一段 |
理工 |
343 |
475 |
449 |
457 |
4694 |
|
宁夏区 |
本一批 |
理工 |
432 |
524 |
496 |
506 |
5336 |
|
新疆区 |
本科一批 |
理工 |
390 |
502 |
464 |
482 |
/ |
文史/历史类
省 份 |
批次 |
科类 |
省控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低参考位次 |
河北省 |
本科批 |
历史类 |
449 |
596 |
562 |
580 |
12485 |
安徽省 |
本科批 |
历史类 |
462 |
570 |
551 |
558 |
12565 |
福建省 |
本科批 |
历史类 |
431 |
548 |
511 |
526 |
10620 |
湖北省 |
本科批 |
历史类 |
432 |
565 |
553 |
557 |
8791 |
湖南省 |
本科批 |
历史类 |
438 |
563 |
541 |
550 |
11312 |
四川省 |
本一批 |
文史 |
529 |
561 |
546 |
553 |
12361 |
西藏区 |
本一批 |
文史 |
410 |
424 |
424 |
424 |
/ |
本一批(少数民族) |
文史 |
335 |
349 |
340 |
344 |
/ |
|
陕西省 |
本一批 |
文史 |
488 |
542 |
504 |
515 |
10165 |
甘肃省 |
本科批 |
历史类 |
421 |
557 |
541 |
545 |
4020 |
中外合作办学
省份 |
批次 |
科类 |
省控线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低参考位次 |
河北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8 |
577 |
537 |
562 |
70986 |
安徽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65 |
586 |
567 |
578 |
49065 |
福建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9 |
581 |
562 |
570 |
33850 |
山东省 |
普通类一段 |
综合改革 |
444 |
567 |
500 |
554 |
180232 |
河南省 |
本一批 |
理工 |
511 |
577 |
513 |
551 |
126985 |
湖北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37 |
582 |
548 |
566 |
50295 |
湖南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22 |
558 |
539 |
547 |
49746 |
广东省 |
本科批 |
物理类 |
442 |
560 |
546 |
552 |
76345 |
陕西省 |
本一批 |
理工 |
475 |
546 |
504 |
519 |
42938 |
艺术类
省份 |
科类 |
录取 人数 |
投档成绩 最高分 |
投档成绩 最低分 |
投档成绩 平均分 |
专业课 最高分 |
专业课 最低分 |
专业课 平均分 |
文化课 最高分 |
文化课 最低分 |
文化课 平均分 |
河北省 |
不分文理 |
8 |
540.5 |
527.25 |
533.375 |
263.2 |
222.2 |
246.55 |
507 |
412 |
450.375 |
山西省 |
不分文理 |
9 |
497.25 |
487.5 |
492.3 |
253 |
224 |
239.11 |
427 |
352 |
386.88 |
江苏省 |
艺术(历史类) |
5 |
519 |
514 |
515.8 |
254 |
232 |
245.6 |
470 |
435 |
450.40 |
浙江省 |
不分文理 |
7 |
567 |
558 |
562 |
265 |
237 |
252.71 |
531 |
461 |
491.71 |
安徽省 |
不分文理 |
10 |
536.25 |
527 |
529.103 |
264.67 |
224 |
241.001 |
501 |
401 |
455.7 |
河南省 |
艺术文 |
9 |
524 |
505 |
519 |
284 |
229 |
252 |
476 |
301 |
406.33 |
艺术理 |
3 |
523 |
515 |
519.3 |
267 |
225 |
241 |
484 |
364 |
435.33 |
|
湖北省 |
不分文理 |
9 |
638.8 |
635.6 |
636.27 |
242 |
205 |
217.33 |
487 |
433 |
469.3 |
陕西省 |
艺术文 |
132 |
528 |
490 |
495.9 |
265 |
214 |
241 |
475 |
337 |
391 |
艺术理 |
36 |
503.5 |
481.75 |
491 |
270 |
213 |
240 |
448 |
306 |
381 |
学校概况
西安理工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入选高校,工信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学校是我国水利水电、装备制造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
学校的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两校的办学历史分别可以追溯至1919年创办的北平市公立商业补习学校和1937年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后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94年,学校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管理体制调整为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学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机械学院前身学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校庆起始年,5月1日为校庆日。
学校建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0200余名。有教职工2700人,其中高级职称1048人。现设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设69个本科专业,其中3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21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现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属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农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等7个学科位列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在“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位列世界高校501-600位,全国高校92-114位。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并举,实现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持续稳定增长,已形成了一支高端引领的人才队伍。学校成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入选国家级人才(荣誉、团队、项目)38人(个),其中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青、优青7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23人,国家海外引才专项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54人、“特支计划”40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3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余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0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14项,省级教改项目111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34部;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2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3个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3个省级虚拟教研室,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1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三等奖;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入选工信部首批“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9项,教材研究基地1个。入选陕西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案例库22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作为全国试点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有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全国示范性基地,2个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8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建有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7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部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近十年来,学校累计获得科研经费42.5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13.7亿元,横向科研经费28.8亿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72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4项。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1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4项、重点项目39项、“杰青、优青”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5项。科研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29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含参与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一等奖18项,陕西省哲社一等奖9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6530余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325件,国际发明专利授权58件。转让许可知识产权1295件。学校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坚持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校地校企协同创新,与省内外260余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学校是教育部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及副秘书长单位、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优秀组织单位、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陕西省众创空间及西安市众创空间。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和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及陕西省大学生各项体育竞赛、艺术展演等体育艺术活动中多次获奖,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与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合作建立的“古都大讲坛”在陕西高校具有较大影响。先后21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学校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重要贡献单位”,位列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综合贡献力Top100榜单第16位,地方高校第2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摩洛哥、塔吉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促进了全校师生与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了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多培养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生培养,来自32个国家的200余名国际学生来校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国际化校园氛围有效提升。建成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构建起多学科协同、多层次联动的科研创新平台,科研国际化工作加快推进。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长期以来,学校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培养了近30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有多位两院院士、重要党政领导和杰出企业家,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为国家水利水电、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全面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西安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标签: 大学分数线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