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高考网

中山大学怎么样?好不好(附历年广东省本科招生录取分数线)

    [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爱国奋斗精神和卓越品格追求。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广东省及广州、深圳、珠海等驻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山大学发扬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在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许多著名学者曾在本校任教: 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陈焕镛、何思敬、杨成志、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陈国达、吴尚时、李达、王亚南、王力、刘节、王起、岑仲勉、陈寅恪、戴镏龄、容庚、杨荣国、梁方仲、董每戡、姜立夫、蒲蛰龙、高兆兰、柯麟、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陈序经、林尚安、高由禧等。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他们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珠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0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9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举办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备忘录;同年12月,获教育部批复同意建设深圳校区。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三座核心城市广州、珠海、深圳办学,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专业设置]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强化工科发展,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重点建设新医科、新工科。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中山大学现有70个院系,本科专业(办学权)129个,研究生教育已涵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中山大学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五个融合”,人才培养注重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引领未来的高水平创造性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学部制改革,组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等7个学部,构建 “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加强跨学院(系)的合作协同,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

      截至2025年5月31日,学校已有12个专业(方向)入选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11个学科专业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拔尖计划2.0),总数位居全国并列第4;牵头建设化学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简称化学“101计划”);7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另有1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管理、工科、医科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通过相关国际认证。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含非全职)2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00余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国内高校前列。

      专任教师4839人,正高级1996人副高级 2429人

      专业技术人员(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图书资料、编辑出版、会计系列)1057人

      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2436人

中山大学2025年在广东各专业组录取数线汇总

学校名称 招生类别 专业组代码 录取人数 最低分 最低位次
中山大学 历史类 10558(210) 51 623 1590
中山大学 历史类 10558(211) 156 626 1409
中山大学 历史类 10558(221) 198 627 1317
中山大学 历史类 10558(222) 187 625 1433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2) 183 631 9390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3) 98 629 9936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4) 271 642 5517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5) 388 647 4264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6) 433 651 3575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7) 350 639 6467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8) 475 633 8536
中山大学 物理类 10558(219) 302 628 10616

标签: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