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高考网

北京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体系规划

  北京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体系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立足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聚焦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超大城市运行管理、高品质民生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求,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北京职业教育体系。以服务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对接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品质民生等重点领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编制并实施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北京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体系规划,绘制北京职业教育资源匹配数字地图,推进供给优化的结构性改革。引导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产教融合实践中找准定位,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适配度,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体系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

  二、产业布局

  (一)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先进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北斗、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虚拟现实等重点领域,对接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北斗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等岗位需求,布局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等专业。

  2.人工智能

  围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需求,聚焦“AI大模型驱动产业升级”战略定位,对接人工智能训练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等岗位需求,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专业。

  3.医药健康

  围绕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需求,面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重点领域,对接全国医药工业链和全国医疗装备产业链发展,面向药物检验员、生化药品制造工、医疗器械质检工等岗位需求,布局药品生物技术、合成生物技术、药学、智能医疗装备技术等专业。

  4.集成电路

  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对接晶片加工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装调工、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测试工、半导体芯片制造工等岗位需求,布局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专业。

  5.绿色能源

  围绕首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聚焦氢能、储能、光伏、清洁利用等重点方向,面向光伏组件制造、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关键环节,对接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光伏电站电气安装与调试师等岗位需求,布局电力储能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等专业。

  6.节能环保

  立足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治理服务人员、绿色展示设计师等岗位需求,布局环境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专业。

  7.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数字化出行,服务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测试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维修工等岗位需求,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

  8.智能制造与装备

  围绕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机器人、智能终端、商业航天、低空安全与技术、智能制造信息应用系统等重点领域,对接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智能硬件装调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岗位需求,布局低空安全与技术、具身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增材制造技术等专业。

  9.新材料

  围绕首都新材料产业“高精尖”发展定位,聚焦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材料等方向制备工艺,对接材料应用技术人员、材料检测技术人员等岗位,布局材料工程技术、复合材料智能制造等专业。

  10.科技服务

  紧密围绕科技服务产业创新发展需求,面向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科技咨询服务、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药物检验员、技术经纪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等岗位需求,布局药物制剂技术、知识产权管理、智能建造技术等专业。

  (二)服务现代服务业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围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面向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软件开发重点领域,对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员、密码技术应用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师、云网智能运维员等岗位需求,布局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

  2.现代商贸服务

  围绕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需求,面向科技会展服务、批发零售、法律服务、专业化人力资源和培训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会展策划专业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电子商务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职业指导员等职业岗位需求,布局会展策划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3.现代物流服务

  围绕现代物流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现代运输综合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供应链管理师、铁路车站货运服务员等岗位需求,布局供应链运营、现代物流管理、铁道运输服务、民航运输服务等专业。

  4.金融服务

  围绕金融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立足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定位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面向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碳金融交易员、金融数据产品经理、理财专员等岗位需求,布局金融服务与管理、金融科技应用、信用管理等专业。

  (三)服务高品质民生

  1.现代生活服务

  围绕首都高品质民生需求,面向健康服务、现代养老服务、现代育幼服务、现代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体育服务、居民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家政服务员、新媒体信息制作及管理人员、研学旅游指导师、舞美技术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岗位需求,布局医养照护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智慧旅游技术、舞美技术、社会体育等专业。

  2.现代公共服务

  围绕现代公共服务业发展需求,面向基础设施运行与安全管理、交通治理与出行服务、公共事务服务等重点领域,对接安全保护服务人员、车站站务员、交通运行监测、社区管理员等岗位,布局智能安防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社区管理等专业。

  3.现代农业

  立足首都乡村振兴,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聚焦绿色生态农业、畜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领域,对接食品安全管理师、园艺技术人员、宠物健康护理员等岗位,布局食品质量与安全、园艺技术、宠物医疗技术等专业。

  三、空间布局

  1.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

  立足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面向数字化出行、数字化健康服务、智能制造、数据支撑的研发和知识生产等方向布局专业。

  2.服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围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先进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技术、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3.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

  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绿色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科技服务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北斗、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4.服务未来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发展

  围绕未来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医药健康、绿色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清洁能源利用、智能终端、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5.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

  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现代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面向信息技术服务、科技会展服务、批发零售、供应链管理服务和货币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6.服务其他经济要素集聚区发展

  农业中关村。围绕农业中关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面向绿色生态农业、畜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等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京津冀养老服务改革示范区。围绕京津冀养老服务改革示范区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需求,聚焦医养协同,面向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围绕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现代商贸服务、现代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面向现代运输综合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围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数字经济、数字人力等需求,面向专业化人力资源和培训服务重点领域布局专业。

  7.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

  围绕服务国家外交总体布局和“一带一路”倡议,“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构建高水平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服务头部企业、总部企业走出去,紧密对接海外中资企业用人需求,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项目、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和海外应用技术大学。

  四、专业布局

  (一)优先发展的专业

  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品质民生领域急需紧缺专业和前瞻性专业。突出科学精准、超常布局、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幅提升急需领域人才培养能力,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有效联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

  (二)特色发展的专业

  对接首都文化中心功能定位,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和高端商务产业,立足文化传承与城市品质提升需要,发展文化旅游、非遗传承、高端餐饮、体育赛事、文旅商体农融合等领域相关的高端特色小众专业,形成一批具有首都辨识度的特色发展专业,助力首都构建古今辉映、产城共融的高质量发展生态。

  (三)升级发展的专业

  加快推进存量专业的迭代优化,面向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对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力度推动专业内涵更新,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建强师资队伍。推动专业数字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建设“通用+特色”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加快构建新型教学组织形态。

  (四)限制发展的专业

  针对不符合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体系,发展滞后、供给过剩专业,予以限制发展:一是布点多、规模大的需求饱和专业;二是不能适应新技术、新发展,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需求的滞后专业;三是办学条件不足、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偏低的低水平专业。推动教育资源向优势专业集中,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的整体效能。

  五、组织实施

  市教委将编制实施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体系作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抓手,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优化监测体系和政策激励。构建以国家级和北京市级“双高计划”为引领,更加适应北京经济社会需求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布局体系,开展“百校百业”行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健全北京市职业院校布局体系数据基座,发布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数字地图,以客观数据反映学校专业与产业的匹配情况,为重点项目遴选立项、建设管理、质量监测等实施提供支撑。

  [page]

标签: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