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高考网

2025年双一流大学扩招,今年录取分数线会降吗?

近日,一则令万千考生和家长振奋的消息传来:2025年“双一流”高校本科拟扩招2万人!3月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优质本科扩容,进一步增加“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本科扩招计划。新增的计划均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

各重点大学今年扩招多少人?一起来看看吧!

清华大学

今年拟扩招150名本科生

3月2日,清华大学宣布有序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2025年拟增加150名左右本科生招生名额。同时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书院学习。新书院将以培养具备AI思维、胜任AI技术、具有AI与不同学科深度交叉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最AI的方式培养具备深厚AI素养、最具创新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

北京大学

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

今年将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新增计划将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紧密结合学校规划发展方向、突出北大优势和北大特色,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

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超100人

在去年扩招基础上,2025年继续稳步增加本科生招生名额超100人。扩招重点锚定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基础学科支撑、前沿交叉学科建设、战略急需领域突破三大方向,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上海交通大学

今年扩招150名本科生

3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该校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近年来学校持续稳步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年均扩招近150人,主要集中在国家最紧缺的前沿学科。

复旦大学

稳步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

复旦大学将调整学科结构,按“文科做精、理科做尖、工科做强、医科做新、交叉做活”方针,实现本科招生文、理、医、新工科、交叉学科各占20%。增量招生将全部投入交叉领域,推动学科融合创新。重组工科院系,聚焦未来产业,建设6个创新学院,覆盖集成电路、计算与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采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模式,重塑新工科。2025级将开放46个“X+AI”双学位项目,并在10个一级学科试点“学科博士+AI硕士”双学位,全面覆盖AI课程和素养要求。

西安交通大学

今年扩招200名本科生

3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表示,为响应国家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需求,该校近十年来持续稳定推动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2019年至今已增加招生计划1500人,2025年将继续扩招200人,招生规模将达到6350人。在招生专业设置上,2025年将继续扩大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

武汉大学

增加本科招生人数85人

3月7日,武汉大学发布消息,2025年,武大将进一步扩招本科生,计划招生7300人。此次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

华中科技大学

增加本科招生人数80人

华中科技大学2024年在全国的总招生计划为7225人,机器人工程、供应链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金融四个新增专业于去年首年招生。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的号召,满足数字时代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该校去年新增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

2025年,华中科技大学将继续扩大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国家急需战略领域的专业招生规模,构建“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体系,致力于培养重点领域高素质人才,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四川大学

增加本科招生人数101人

四川大学2025年扩招101人,新增指标用于基础、新兴和交叉学科的优质特色专业。学校通过推进一流专业集群建设、打造战略引领学科专业等一系列举措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开设院士领衔的大师班,让学生有机会接受顶尖学者的教导。对于成绩中等偏上,想要在综合性大学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四川大学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在不同学科领域探索,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南京大学

增加本科招生人数不低于100人

过去三年,南大通过苏州校区建设累计扩招1730人,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等新工科领域,成立7个新工科学院和10个研究院。2025年新增的100个名额,延续了这一战略——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1+X+Y”通识课程体系,将AI技术深度融入文、理、工、医等学科,培养跨领域复合型人才。这种“新工科+”的布局,实质是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回应国家在芯片、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的需求。

湖南大学

增加本科招生人数300人

湖南大学近日也宣布,2025年,学校将增加本科招生人数300人,招生计划规模将达到6133人。招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放至基础学科、新工科、新文科与战略新兴领域专业。此外,学校今年计划新增量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三个本科招生专业。2020年至今,该校已增加本科招生计划1083人。

中山大学

增加本科招生人数115人

近年来,中山大学内地本科招生计划一直维持在7730人的规模,常年位列国内高校前列;与此同时,中山大学在港澳台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上多年来一直保持在500人以上。今年,加上港澳台本科招生及本科留学生招生,中山大学本科生招生规模将逾8500人。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聚焦于新兴交叉学科、国家紧缺学科以及双学士学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和能力。

兰州大学

进一步扩招本科生

兰州大学未明确扩招人数,但扩招专业方向明确为生态学、材料科学。作为中西部重点高校,扩招助力区域均衡发展,利用学科优势为地区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

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

3月6日,中国农业大学宣布,学校将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

云南大学

拟增加300个本科招生名额

3月4日,云南大学发布消息,2025年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拟增加300个本科招生名额,主要投向理工农医类专业及双学士学位项目相关专业。扩招重点针对科技、农业、医疗等关键领域人才缺口,强化理工农医类学科布局,着力培养直接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推动双学士学位项目提质增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新疆大学

继续扩大招生规模355人

3月7日,新疆大学发布消息称正式启动“优本扩容”计划,2025年本科招生人数将新增355人,聚焦国家战略前沿领域,优化专业结构,强化育人资源,服务南疆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地区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支持。

电子科技大学

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人

3月9日,电子科技大学官宣2025年将继续扩大招生规模100人。近年来,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人数持续增加,其中2023年招生5026人,2024年招生5041人。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重点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领域人才需求,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电子和计算机(ECE)关键核心领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成电品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此外,还将实施“‘人工智能+’复合型创新人才双学位培养计划”,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复合型创新人才。

深圳理工大学

增加30名本科招生名额

深圳理工大学官宣扩招30人,专业方向为智能工程、信息技术。延续“小班精英化”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相关领域输送高质量人才。

香港大学

本科生扩招增幅高达30%

港大计划在2025/26学年将“内地高考生”内地高考生的录取名额增加至400人。主要集中在数据科学与金融科技两大方向。

2025年,“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预计再增加2万人。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白菲建议,考生要理性看待高校扩招,选报这些高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首先,双一流高校分数竞争依然激烈。虽然这些高校本科扩招增加一定名额,但是平均分配到各省后影响较小,高分仍然是进入“双一流”高校的硬道理。

其次,这些高校本科新增计划主要涉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等战略新兴领域,这些专业都是国家急需的。考生可根据兴趣、能力提前规划。

第三,高考专业投档分数线及位次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报考生源、志愿情况、招生计划增减直接相关。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仅要参考近三年的位次变化,还要结合今年招生计划变化。考生要关注今年高校在各省份投放专业及招生计划增量,综合考虑自身成绩位次、专业意向、兴趣爱好以及院校办学综合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

么,面对扩招,考生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脱颖而出呢?

1. 理性看待扩招,明确奋斗目标

扩招意味着招生名额增加,一般来说,招生计划增加,录取分数线将会下降。举例来说,一所重点大学去年在某省录取10人,最低分数线600分,录取最低位次1万名。今年招生计划增加2人,600分生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可能下探到599分,位次有可能降到1.1万位。而对于普通本科高校来说,分数下降将会更加明显。因为优质生源越向重点大学集中,则普通本科高校优质生源将愈发短缺,因而录取分数将会下降。不管怎么,考生应理性看待扩招,寄希望于自身努力刻苦复习,明确奋斗目标。

明确目标,制定合理规划。 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不要盲目追求热门。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密切关注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了解最新政策和录取规则,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2. 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

扩招带来更多机会,但也对考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力是关键。

夯实基础知识,查漏补缺。 高考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考生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能力提升,培养综合素质。 除了学习成绩,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等,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 科学备考,调整心态积极应战

备考是一场持久战,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科学备考,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重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焦虑情绪。 相信自己的实力,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克服焦虑情绪,轻装上阵。

4. 拓宽视野,关注多元升学路径

除了高考统招,考生还可以关注其他升学路径,如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专项计划等,增加录取机会。

了解多元升学政策,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不同升学路径的报考条件、录取方式等各不相同,考生要提前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做好充分准备,提升自身竞争力。 无论选择哪种升学路径,都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学业基础和突出的综合素质。

标签: 高校名单

留言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