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滹沱河和我》官方答案详解
【官方评价】
(二)阅读Ⅱ【青海、宁夏、云南、内蒙古】
本次测评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一篇单一长文本,全文共2000余字,选取的是当代作家牛汉的散文《滹沱河和我》,契合当下重视乡土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文本以“我”第一人称,通过孩子的视角观察和描写滹沱河,在呈现滹沱河不同时期不同的状态的同时,也讲述了自己与滹沱河的渊源,赋予了自己的情感,“我”对滹沱河从“好奇、向往”到“失望”,再到“震撼、兴奋“,最后“眷恋”与“警醒”,正如文中所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不仅展现了自然的雄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文本命题极为考究,一方面体现了“教考衔接”,力求“教—学—评”的一体化,选项直接勾连课文,例如:第6小题中A选项的《我与地坛》出自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第七单元,B选项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出自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第二单元。从“必备知识”层面,第6题A选项暗考短语结构及主题;C选项考查叙述视角;第7题综合考查描写手法。
另一方面紧扣新课标要求,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考查学生理解、概括、分析、鉴赏的能力。第8题“梳理文本中我对滹沱河情感的变化过程”,与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冯至《江上》第8题“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妙,均考查学生梳理概括能力,同时指向对文本“情感变化”的理解。第9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但并不囿于局部,考查综合能力,需要考生结合文本,设置的句子位于文章最后一段,既有总结全文,点明标题关系的作用,又需要考生品析文段,深度挖掘文章主旨。
【官方答案】
《滹沱河和我》官方答案
6.(3分)C
7.(3分)C
8.(4分)
①幼时从家人眼神、口气中感到困惑好奇;②见到枯水期的滹沱河感到失望;③在河滩感到河像巨蛇,意识到它的可怕;④发水时感到激动震撼;⑤长大后体味到滹沱河代表的强大精神力量。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我”儿时就因“很野,很难管束”的脾气被家人称作“小滹沱河”:②“我”性格中的一部分是滹沱河的勇猛不驯;③每当在人生中绝望时,滹沱河都会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Ⅱ【部分省份试卷使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滹沱河和我
牛汉
从我三四岁时起,祖母常两眼定定的,对着我叹气,说:“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沱河。”每当我淘气得出了奇,母亲和姐姐也这么说我。但从她们的话音里,我听不出是在骂我,似乎还带着点赞美;可她们那严正的眼神和口气,却分明有着告诚的意思。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块说。
滹沱河离我们村庄只一里路光景,当时我还没有见到过滹沱河。什么是河,我的头脑里没有一点概念。只晓得这个滹沱河很野,很难管束。真想去见见它,看我究竟和它有什么相同之处。我想它多半也是一个人,比我长得强大,或许只有它能管住我。
过了不多久,记得是个春天,我随着姐姐和宝大娘带着竹篮和小锄到滹沱河边挖野蒜,野蒜长在沙性的土里。当我们走向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旷野,宝大娘朝远远的前面指给我看:“那就是滹沱河。”但我并没有看见什么,哪里有滹沱河呀?那里什么都没有那是灰灰的沙滩,无知无觉地躺在那里,除去沙土之外,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我感到异常地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我的人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河?姐姐和宝大娘说说笑笑地在岸上的树林子里低着头挑野蒜,我怀着满腔的悲伤向她们说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寻我那个失落的梦,在滹沱河那里寻找我心中的滹沱河
我刚从岸上走下河滩,姐姐大声地喊我:“不要去那里,快上岸来。”我莫名其妙,不懂得岸是什么,沙土和石头有什么可怕?我还是只顾往里走。姐姐风一般跑下来,不由分说把我拽到树林子里,说:“就在岸上待着,不要下去,大水会把你冲走。”我瞪起眼睛问姐姐:“哪里有大水?”姐姐对我说:“有,说来就来!”
我朝着几步以外的滹沱河望去,它真的说来就来吗?从远远的左边望到远远的右边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头似乎都滚动了起来,看不到头尾,我恍惚觉得滹沱河是一条巨大的正在飞动的蛇,这沙滩是它蜕下来的皮,那数不清的石头是皮的鳞。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没有一点生气的皮跟在草丛里曲曲折折飞动的蛇一样地可怕。我知道,蛇说来就来你还没有瞅得清,它早已从草上蹿走。滹沱河也一定能。
算起来是 1929 年的秋天,我已在村里小学校读一年级。一天,窗户才透亮,我梦醒似的睁开了眼,仿佛被谁猛推一下,我首先感到了一种大到似乎听不见的声音,它应当是声音,但天和地因有它而变得异常地寂静了:一切已知的和熟悉的声音都被它吞没了。我问祖母:“这是什么动静?”祖母小声说:“大河发水了。”大河就是滹沱河。我一骨碌从炕上下到地上,衣服不穿,拔腿朝门外跑,一边跑,一边喊:“为什么不叫醒我?”“它半夜来的,它来谁也不知道。”
这时,我似乎听见全村的几百条狗都在呻吟,哪里是叫!我家的两条狗正仰着脖子但我没有听到叫声。狗也觉得奇怪,不叫了,缩着脖子伏在地上,两只耳朵直竖了起来那声音,不,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空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祖母又一次对我说:“这就是滹沱河。”这时,我虽还没有见到滹沱河,却真的已感到它来了。这一片呻吟般的狗吠声,村里人远远近近的呼唤声,平常谁的声音我都能听出来,此刻全分辨不出来了。这就是滹沱河来了的气势。
祖母双手伸开,拦着不让我去。她哪里能拦阻住我,我不是个小沱河吗?沱河的声息越来越大,大水仿佛淹没了我们的村子。我听见有谁立在房顶上闷声闷气地喊:“后生们,快堵水去,带上铁锹,带上四齿铁耙!”我当然是个小后生,照吩咐扛上锹跑向大门外,人们全都朝大河那里跑,我融进了人流之中……
我不歇气地随着大人们跑着,一过关头,赫然地望见了滹沱河,它不像水在流动是一大块深褐色的土地在整个地蠕动。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起了脊背在飞奔。它们由于飞奔,一伸一缩的身躯拉长了多少倍,形成了异常宽广的和谐的节奏。滹沱河分成了明显的上下两部分。下面是凝重的水的大地,上面是飞奔的密密匝匝一色的野兽,它们仿佛空悬地飞奔在水的大地上。我所听到的那淹没一切的声音正是这千千万万匹野兽的狂吼,还有它们践踏的水的大地的喘息声。
姐姐和宝大娘挑野蒜的那片树林子已不见了,灰色的沙和石头全都不见了,显然都被滹沱河活活吞没。我现在才明白姐姐说的岸是什么,岸是河时刻想吞噬的颤栗不安的大地。大后生们不准我和别的小后生们走向岸边,但我还是钻过了赤裸的与滹沱河同色的脊梁和腿脚的栅栏,走到河的跟前。我觉得脚下的地似乎不由自主地扑向河,我伸手到浑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它几乎要把我揪到它的怀抱,我感触到它强有力的手
掌把我的手紧紧地握了一下。有一个汉子把我提起来,扔到人群的后面。几天以后,洪水消退,我去看了一次滹沱河。岸又显出来了,石头又露出来,滹沱河似乎没有远走,像是整个地陷落进了深深的大地的内部,它随时能走出来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远长不到它那么大。但是,我又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包括它那深褐色的河水,那颤栗不安的岸,还有它那充满天地之间的吼声和气氛。几十年来,每当濒于绝望时,我常常被它的呼吼声惊醒过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命名方式与《我与地坛》相似,都是以家乡地理景观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B.本文与《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样,赋予河流以人格,表现自然环境对“我”成长的巨大影响。
C.本文通过孩子的视角观察和描写滹沱河,呈现了滹沱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让文本充满童趣。
D.文中画线的部分写到后生们的身体与滹沱河同色,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同滹沱河紧密联系在一起。
7.关于滹沱河发水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过程的描述层次清晰,首先描写家中情形,主要侧重听觉,之后描写河边状况,综合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
B.文中从听觉方面写滹沱河发水,还调动了多种声音加以烘托,如狗的“呻吟”吠叫、村人“远远近近”的喊声、混沌于天地之间的响声等。
C.本文描写大水形态时语言充满动感,气势磅礴,用“蠕动”和“飞奔”的鲜明对比凸显发水前后的变化。
D.听闻发水后“我”突破祖母拦阻,钻过人群到河跟前,体现出了“小滹沱河”与滹沱河的相似之处。
8.请梳理文本中“我”对滹沱河情感的变化过程。
9.文章最后一段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滹沱河和我》官方答案
6.(3分)C
7.(3分)C
8.(4分)
①幼时从家人眼神、口气中感到困惑好奇;②见到枯水期的滹沱河感到失望;③在河滩感到河像巨蛇,意识到它的可怕;④发水时感到激动震撼;⑤长大后体味到滹沱河代表的强大精神力量。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①“我”儿时就因“很野,很难管束”的脾气被家人称作“小滹沱河”:②“我”性格中的一部分是滹沱河的勇猛不驯;③每当在人生中绝望时,滹沱河都会给“我”战胜困难的力量。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标签: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