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下咨询热潮涌动:
高校与考生的零距离碰撞
随着2025年山东高考成绩的公布,志愿填报的大幕正式拉开。6月18日至22日,202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在全省多地举办,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前瞻性的一站式招生咨询服务。紧接着,6月26日至28日,山东教育电视台联动全省多地,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60余所省内外知名院校,在16市20所高中开展“大学见面日”高校报考咨询活动。
咨询会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考生和家长穿梭于高校展位之间,面对面的沟通让高校招生政策变得清晰可触。在双向交流中,高校招生团队也更直接地感知到本届考生的关注点与选择倾向。有考生表示,来之前对大学和分数线都不太了解,参加咨询会后,对大学的专业分类有了清晰认识,焦虑感也大大缓解。
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自身分数能报考的专业、专业具体情况、未来就业发展去向以及保研去向等方面。了解了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机会和就业方向,从而对志愿填报有了更明确的想法。
2专家解读关键要点:
志愿填报误区与提前批改革
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考生和家长容易陷入一些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将独立学院误认为高校的二级学院,每年都有高分考生因此报错志愿。第二个误区是过度关注“冲”的大学和志愿,而忽视了“稳”和“保”的重要性。第三个误区是认为96个志愿没必要报满,只报部分志愿,这种做法存在风险。
今年,普通类提前批分为A类(非平行志愿部分)和B类(平行志愿部分)。提前批A类实行以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第1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1个学校志愿;第2次志愿填报,考生填报4个顺序学校志愿。提前批B类均为本科计划,含国家公费师范生、省属公费生、部分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紧缺涉农试点专业等类型本科招生。提前批B类第1次、第2次志愿均实行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填报志愿的数量最多不超过60个。提前批A类、B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类填报。
在专业选择上,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工科等热门专业成为咨询热点,各高校新设专业也备受关注。日前,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增列29种新专业。其中,山东4所高校新增4种新专业,分别是山东女子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物经济与管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游戏艺术设计。高老师提醒,热门专业就业可能在几年内更有优势,但盲目追热会导致竞争激烈、分数虚高,考生应结合自身实情,冷静对待冷门与热门专业,有长远眼光并考虑兴趣爱好。
3科学填报的方法论:
尊重考生意愿与审慎使用AI
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考虑的因素存在差异。考生群体通常将个人兴趣、地理区位等列为首要因素,而家长更关注专业的就业稳定性、薪资待遇及社会认可度。当双方想法产生分歧时,高老师建议家长听孩子的,让孩子做出决断,但孩子也要理解家长的经验,双方多沟通交流,找到平衡点。
AI志愿填报工具在今年备受关注,它凭借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能快速生成个性化志愿填报方案。专家提醒,AI只是参考工具,不能作为唯一依据,考生和家长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方查证,审慎决策。
对于如何全面权衡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高老师建议,首先要依据兴趣爱好,可参考相关测试和平台资料;其次要关注大学的王牌专业,参考学科评估和双一流评估等;同时不能过度关注宿舍条件、食堂等非关键因素,要考虑大学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可能性。
高考志愿填报不是一道非对即错的选择题,而是一次结合现实与理想的战略规划。希望今天的探讨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参考,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填报出理想志愿,在人生新征程上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标签: 志愿填报
留言评论